2005年5月20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继续深化“平安浙江”建设
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、省平安办主任夏阿国
本报记者 朱兰英 文 王志浩 摄

image

  5月,是个火红的季节。去年的5月,省委作出了建设“平安浙江”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。胡锦涛、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给予充分肯定,并作出重要批示。由此,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一年来,平安的“种子”在全省人民的辛勤耕耘下,植入了我省的每一寸土地,如今它们已经生根发芽,枝繁叶茂。
  昨天,省委政法委副书记、省平安办主任夏阿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。在他的办公室里,夏阿国副书记与记者侃侃而谈,对省委、省政府及省“平安办”抓“平安浙江”建设的方方面面、点点滴滴如数家珍,有观点、有实例、有数据,令人振奋。交谈之中,夏副书记不仅回顾了“平安浙江”建设一年来的成就,还为我们描绘出“大平安”实现后的美好未来。
  对于每一个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人来说,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分外值得珍惜,夏阿国副书记更是如此,但他只是简洁地用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”来概括。而事实上,这一年来,我省通过构建平安创建组织网络、制定规划、整合资源、建立考核机制、加强检查督促等各项措施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:去年,全省社会政治保持稳定,没有发生震动全国、影响全省大局的重大事件,刑事案件增幅逐月回落,安全生产事故总量、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,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,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,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,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  在之前的一次明查暗访中,夏阿国欣喜地从老百姓的口中听到了“满意”二字。今年2月,省“平安办”组织人员对11个市的11个县(市、区)进行明察暗访,在接受检查人员的随机问卷调查时,95%以上的受访群众赞扬自己住的地方很平安。夏阿国认为,老百姓的满意,与平安创建中所取得的成效有关。比如,群众最关心的刑事案件发案情况,去年不但上升幅度明显回落,放火、杀人、伤害、强奸、绑架等暴力犯罪案件更是出现绝对数下降的喜人局面。
  这一年,平安创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;这一年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收获了累累硕果。而最让夏阿国觉得欣慰的是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,过去一些片面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。平安不再仅仅是“治安好,犯罪少”的平安,而是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的“大平安”;也不再是片面地求平安,而是坚持在加快发展中求平安,把确保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作为“平安浙江”建设的关键来抓。由此,在省委作出“平安浙江”建设战略决策后,全省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能迅速行动,使得平安创建工作逐步走向了“注重标本兼治、综合治理”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道路。
  作为省“平安办”主任,夏阿国每天说得最多的是建设“平安浙江”,每天做得最多的也是有关“平安浙江”建设的事儿,而今年这样的习惯仍不会改变。“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,‘平安浙江’建设将在今年得到深化。”夏阿国说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将以和谐社会为目标,以平安基础工程建设为主线,以整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,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,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;尤其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、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、确保经济稳健运行、推进平安创建基础建设、落实平安责任追究制等方面,我省将陆续出台更为有力的措施。
  从“经济大省”到“平安浙江”,就是从富裕到安康的历史进程。而在夏阿国的描绘中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的未来蓝图是和谐而温馨的:到2010年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各项工作目标取得明显成效,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;到2020年,民主法治得到不断完善,社会公正得到切实维护,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高,发展活力得到不断增强,社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,人与自然变得更加和谐。